動脈血壓主要受神經、體液調節。支配心血管的神經主要為心交感神經、心迷走神經和交感縮血管神經。心交感神經興奮,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細胞膜上的β1受體,使心率加快,傳導速度加快,收縮力增強,導致心輸出量增加,動脈血壓升高;心迷走神經興奮,末梢釋放乙酰膽堿,作用于心肌細胞上M受體,使心率減慢,心房肌收縮力減弱,導致心輸出量減少,動脈血壓降低;交感縮血管神經興奮,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α受體,使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動脈血壓升高。神經系統對動脈血壓的調節是通過各種反射來進行的,其中*重要的是壓力感受性反射,即降壓反射。該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傳入神經為主動脈神經與竇神經,家兔的主動脈神經在解剖上為獨立的一條,稱為降壓神經,電刺激該神經可觀察降壓反射的活動。此外,動脈血壓還受體液因素的調節,靜脈注射某些受體激動劑或擬似藥,可觀察它們對動脈血壓的影響。
由于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能夠觀察到各種生物機體內或離體器官中探測到的生物電信號以及張力、壓力、溫度等生物非電信號的波形,從而對生物肌體在不同的生理或藥理實驗條件下所發生的機能變化加以記錄與分析,將動脈導管插入頸總動脈的向心???,可以測得動脈血壓,該壓力的變化經血壓換能器轉換成電信號再輸入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動脈血壓的曲線,達到學習直接測量動脈血壓的實驗方法,觀察家兔頸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和降壓神經以及**對動脈血壓的影響的目的。
【實驗對象】
兔。
【實驗器材】
哺乳類動物手術器械一套、兔手術臺、動脈夾、動脈導管、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血壓換能器、手術燈、鐵支架、保護電極、有色絲線、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1000U/ml肝素溶液、1:10000腎上腺素溶液、1:10000去甲腎上腺素溶液。
【方法和步驟】
1.準備檢壓系統 將動脈導管與血壓換能器相連,通過三通開關用肝素溶液充灌血壓換能器和動脈導管,排盡血壓換能器與動脈導管中的氣泡,然后關閉三通開關備用。若血壓換能器沒有定標,要對血壓換能器定標。
2.動物實驗準備
(1)稱重、麻醉與固定:動物稱重,按5ml/kg的劑量于耳緣靜脈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進行麻醉。將動物背位(仰臥)固定于兔手術臺上。
(2)手術:剪去頸前部兔毛,沿正中線切開皮膚5~7cm,用止血鉗縱向分離皮下組織和肌層,暴露氣管后**管插管術。然后,將切口邊緣的皮膚及其下方的肌肉組織向兩側拉開,即可在氣管兩側見到與氣管平等的左、右頸總動脈鞘。用玻璃分針分離出右側鞘內的降壓神經(*細)、迷走神經(*粗)和頸總動脈(2~3cm長),分別在下面穿不同的有色絲線;然后分離出左側頸總動脈約3cm長,穿雙線以備動脈插管時用。
(3)動脈插管:將左側頸總動脈遠心端用線結扎,近心端用動脈夾夾閉,兩者距離約需2cm。用眼科剪在結扎線下方0.5cm處的動脈壁上向心臟方向剪一斜切口,切口約為管徑的一半。然后將準備好的動脈導管由切口處向心臟方向插入動脈內。用已穿好的備用線扎緊血管和已插入的動脈導管。利用遠心端結扎緘將動脈導管再次結扎固定,使動脈導管與動脈保持在同一直線上,并可防止插管滑脫。動脈導管另一端為血壓換能器,血壓換能器與動物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
(4)注射肝素:在耳緣靜脈按1000U/kg劑量注射肝素,并等肝素在家兔體內血液中混合均勻后進行下面的實驗。
3.實驗裝置
(1)將血壓換能器的輸入插頭與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的信號放大器輸入盒的2通道相連。將刺激電極輸入端與刺激輸出口相連,將刺激電極輸出端與保護電極相連。
(2)調零、壓力定標和制壓:實驗前,一般已調整好測量系統,實驗過程中,勿輕意改動。若重新調零和壓力定標,請參照“生理學實驗總論”。
(3)打開計算機,啟動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點擊ZL-620A菜單“實驗/常用生理學實驗”,選擇“動脈血壓記錄”,設置ZL-620A放大器、采樣和刺激器參數(表1)。
4.實驗觀察
(1)記錄靜息狀態下家兔動脈血壓曲線,觀察正常血壓波動曲線及心率、血壓參數。
**波(心搏波):由于心室舒縮所引起的血壓波動。
二級波(呼吸波):由于呼吸運動所引起的血壓波動。
三級波:常不出現,可能由于血管運動**緊張性周期性變化所致。
(2)用動脈夾夾閉右頸總動脈,阻斷血流15s,觀察血壓和心率的變化。
(3)將右側降壓神經置于保護電極上,點擊刺激按鈕,觀察刺激完整降壓神經時血壓和心率的變化。
(4)用兩根絲線分別結扎降壓神經中部的兩處,并在兩結扎之間將神經剪斷,分別電刺激切斷后的神經**端和外周端,觀察血壓和心率的變化。
(5)結扎右側迷走神經,在結扎處頭端剪斷該神經,然后用保護電極刺激迷走神經的外周端,觀察血壓和心率的變化。
(6)于耳緣靜脈注射1:10 000腎上腺素溶液或1:10 000去甲腎上腺素溶液0.3ml,觀察血壓和心率的變化。
【實驗結果】
1. 統計全班各組的結果, 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比較各種處理前后血壓和心率的變化,并用直方圖表示。
2. 將實驗結果打印輸出或描繪于報告上。
【注意事項】
1. 麻醉劑劑量不能過量,注射不宜過快,麻醉劑應在3min左右注射完畢。
2. 室溫低時打開手術臺下電燈給動物保溫,防止麻醉后體溫下降。
3. 夾閉頸總動脈和刺激神經,均要避免過度牽拉,應盡可能在原位置上輕柔地進行。
4. 各項觀察項目在前一項目實驗恢復的基礎上進行,每項觀察項目的記錄必須有前后對照。
【思考題】
1. 插動脈導管前為什么要結扎頭端血管?為什么動脈的近心端也要用動脈夾夾住?
2. 動物為什么要注射肝素?你認為是手術前注射還是手術完畢后注射好?
3. 正常血壓波動的情況如何?何以會有各種波動?心臟每搏動一次是否血壓應波動一次?能否從所記錄曲線上看出來?
4. 未插管一側的頸總動脈短時夾閉對全身的血壓和心率有何影響?為什么?假使夾閉部位在頸總動脈竇以上,影響是否相同?
5. 刺激降壓神經的**端和外周端對血壓和心率的影響有何不同?為什么?
6. 迷走神經為何要切斷后再刺激外周端?結果如何?為什么?
7. 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后,血壓上升,此時心率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動脈血壓功能說明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動脈血壓功能說明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動脈血壓功能說明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動脈血壓功能說明ZL-620A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系統-動脈血壓功能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