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感染后,發熱通常作為首發癥狀出現,于是測量體溫成為篩查疑似病例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醫院、地鐵站、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所。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測量體溫的工具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體溫計,包含常見的水銀體溫計及電子體溫計,多為居家使用;
第二類是測溫槍,依靠傳感器接收人體的紅外線來判斷體溫,并通過公式來換算成人體體溫,一般3-5秒即可完成單人溫度測量;
第三類則是最近備受關注的紅外熱像儀測溫,通過將人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簡單來說就是讓溫度從一個一個的數值變成滿是溫度數據的圖像,高效性是其最大的優勢之一。
紅外熱像儀測溫是如何實現人體溫度精準篩查?近日,國內專注熱像研發領域10年的上市企業FOTRIC飛礎科,應用工程師李工做技術解答。
首先,李工以人流密集的火車站的測溫需求為例,日客流量為10萬人次,如用測溫槍對所有人進行體溫篩查,按照一個人平均3秒鐘計算,全部測完10萬人次需要83小時約3.5天,顯然不合理。
當然,可以開設多個入口分散客流,但仍需要旅客駐足停留3-5秒才能放行通過。但如果設置紅外熱像測溫儀則可保證人流在正常速度下通過,且無需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